郑州致成电力设备(致成电子科技)
2024-07-19

电力电缆耐压试验方法

超低频耐压试验 超低频(0.1Hz)耐压试验方法最早出现于1980年,主要是观察电缆运行中是否存在绝缘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已被大量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低频耐压试验在低压电力电缆耐压试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超低频耐压试验 超低频(0.1Hz)耐压试验方法最早出现于1980年,其主要是用于观察电缆运行是否存在绝缘缺损的一种无损试验方法,并且该方法经过大量的研究室试验以及现场试验,证实超低频耐压试验在中低压电力电缆耐压试验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纸绝缘电力电缆只采用直流耐压试验 (1)电缆电容量大,进行交流耐压试验需要容量大的试验变压器,现场不具备这样的试验条件。(2)交流耐压试验有可能在纸绝缘电缆空隙中产生游离放电而损害电缆,电压数值相同时,交流电压对电缆绝缘的损害较直流电压严重得多。

超低频(0.1Hz)耐压试验方法。该方法采用通过整流滤波器将50Hz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通过逆变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为1kHz交流电压,然后用0.1Hz正弦波振荡器完成调幅过程,调幅后,1kHz交流电压的等幅波将变成0.1Hz变幅波,主要是基于高压变压器与倍压电路之间形成的高压,主要以正弦波为代表。

最后是谐振耐压试验法。这种方法可以满足高电压、大电流的测试要求。谐振耐压法按调节方式分为电感调制和频率调制;按谐振方式分为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电缆可调电感谐振耐压是调整回路电抗器的电感量,使电抗器的电容与电缆在工频(50Hz)下发生谐振,以满足试验要求。

什么是电压波动

1、电压波动是指电压幅值在一定范围内有规则变动时,电压变动或工频电压包络线的周期性变化,或电压幅值不超过 0.9~1(p.u.)的一系列随机变化;电压波动值为电压方均根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相对额定电压的百分比。电压波动引起照明灯的照度波动。

2、电压均方根值一系列相对快速变动或连续改变的现象,其变化周期大于工频周期(20ms)。电压波动是指电网电压有效值(方均根值)的快速变动。电压波动值以用户公共供电点在时间上相邻的最大与最小电压方均根值之差对电网额定电压的百分值来表示;电压波动的频率用单位时间内电压波动(变动)的次数来表示。

3、电压波动:电压方均根值一系列相对快速变动或连续改变的现象,IEEE中给出的典型电压波动范围为0.1%~7%,变化频率小于25Hz,电压的有效值的变化范围小于±10%。可参考《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与闪变》 GB/T 12326-2008。

在电力设备中,哪些是属于电流致热?哪些是属于电压致热?或者说两者都有...

电流致热: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加热的设备,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等都是常见电热器。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电压致热:三极管。电学中常用的热电压VT=kT/q,具有正的温度系数。

电流制热是指通过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内的电阻会产生热量,从而实现加热的过程。这种加热方式通常用于电热器等电热设备中。电压制热是指通过电场作用在材料上,使得材料内部的分子运动加快,从而产生热量,实现加热的过程。这种加热方式通常用于高压电场中。

电火花和电弧:电气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电火花或电弧,尤其是在高压环境下,这些电弧可能点燃周围易燃物质,造成火灾。 表面过热:照明灯具、电热元件和电热工具在长时间使用或设计不当的情况下,可能因热量积聚而引发火灾。

hot在电气专业可表示为火线,如果不出现在接线附近的话,意思即为普通意思热的。火线通常采用Live Wire,缩写为L。火线:电路中馈电的电源线。对市电,是指对地电压高的一根导线。在直流电路中是指接正极的导线。

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大,电流的二次方与电阻和时间的乘积就是电能。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电流流经人体时引起的心室纤维性颤动,另外还有的原因是电流引起的脑部损伤,还有就是由于热效应引起的烧伤,而这些原因中,心室纤颤是最为危险的。 电路的电流、通电时间、频率,都会对伤害的大小产生影响。

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它是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的作用,使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侵入人体,皮肤局部受到灼伤、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的损伤,严重的也能致人死命。